最近天氣轉涼,空氣里都透著幾分蕭瑟,這樣的日子總容易想起些帶著傷感底色的故事,比如 2018 年那部只有三集的韓劇《死之詠贊》。雖說單集片長約 60 分鐘,加起來不過一部長電影的時長,可它帶來的情感沖擊,卻足夠在心里記很久很久。李鐘碩和申惠善用細膩的演技,把女高音家尹心德與劇作家金祐鎮之間的悲劇愛情,演得讓人心頭髮緊。
整部劇的畫面格外唯美,可基調從始至終都裹著化不開的悲傷。記得有個場景特別戳人:心德帶著祐鎮喜歡的帽子,滿心歡喜地去他家做客,卻意外發現他早已成家有了妻子。那一刻,心德眼里的光像是突然被掐滅了,連帶著屏幕外的人都跟著揪緊了心。後來才慢慢懂,祐鎮當初請大家來家里,或許就是想借著 「有家室」 這個事實,讓心德斷了對自己的念想,更想逼著自己放下對心德的心動 —— 可感情哪是說斷就能斷的呢?
他們的愛情,從一開始就裹著時代的無奈。相遇時,祐鎮早已被包辦婚姻捆住了腳步,身邊有了原配妻子。其實原配人很好,可感情這回事最是不講道理,沒有就是沒有。
在那個封建禮教束縛的年代,他們的心動本身就是錯,是不合時宜的奢望。
心德和祐鎮道別的那段戲,是我第一次掉眼淚的地方。街道上,報童大聲喊著號外 「有島五郎和情人攜同自盡」,心德看著祐鎮,帶著幾分自我安慰似的說道:「若因為不被允許的愛情而痛苦,只要分手就行了啊,為何要做出這種選擇呢」。可祐鎮卻輕聲回應:「他們肯定是害怕分別后就得承受一輩子的思念吧」。心德又倔強地反駁:「思念最終都會被遺忘的」。可後來每次想起這句話,都忍不住心疼 —— 說著 「思念會被遺忘」 的心德,在往后的日子里,又該是怎樣日復一日地被對祐鎮的思念纏繞呢?那段戲的背景音樂《가슴만 알죠 (只有心懂)》更是把悲傷拉滿,後來再聽到這首歌,心里都會瞬間涌上一股壓抑的情緒,仿佛又回到了那個離別的街頭。
劇里只用一行 「五年后」 的字幕,就跳過了他們分開的時光。沒有細說這五年里他們各自經歷了什麼,可從後來的劇情里,卻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份從未斷過的思念。
心德的日子并不好過,她的家庭像個 「吸血鬼」,父母眼里只有利益,把女兒當成可以買賣的商品;全城都在瘋傳她的謠言時,只有祐鎮堅定地相信她。對彼此而言,他們都是黑暗日子里唯一的光。就像他們聊起自己的別稱時,心德笑著說 「人們都叫我尹水仙呢」,祐鎮溫柔回應 「我叫金水山」,簡單的對話里,藏著只有他們懂的默契與心動。
我們沒法站在現代的道德制高點去評判他們的感情,畢竟他們的愛情,錯的從來不是人,而是那個不允許他們勇敢愛的時代。最后他們選擇殉情,看似是悲劇的終點,卻也是他們的新開始 —— 向死而生的勇氣里,藏著最浪漫也最悲涼的決心。每次想起《死之詠贊》,都忍不住感嘆 「聽聞愛情,十有九悲」,可偏偏就是這樣帶著遺憾的故事,卻讓人更懂珍惜那些能自由奔赴的愛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