魷魚游戲3最好的一處劇情處理
很多人覺得老母親最后用發簪刺向兒子的戲份不可理解、有悖人倫。我個人覺得這恰恰是魷魚游戲第三季里最好的一處處理,相比其他人物結局的走向,老母親的人物弧光更鮮明。
在一直以來的敘事里,母愛勝過一切,事實上,片子里也在另一對新生母子的刻畫時,借由「貴賓」提到了那句經典名言「上帝無法做到無處不在,于是創造了母親」,在無數經典文本里,母親的身份屬性甚至超越神性,我們也看過太多類似故事,在所有講述人倫慘劇的奇觀戲劇里,子殺父,子殺母,父殺子尤為常見,唯獨母殺子的最稀少,由此可見母親這個身份對個體意識的綁架及禁錮是最深的,因為這樣的敘事是最讓人無法接受的。
回到劇中老母親的具體故事里,在一些講述里,我們知道,老母親的丈夫是個爛人,她在婚姻里長期忍氣吞聲,她很愛自己的兒子,她其實深知自己兒子懦弱且看似善良的表象里也繼承了父親殘酷、惡的一面,只是她一直以來不愿意承認罷了。
當兒子在游戲里,為了自己保命,提刀刺向瘦弱的母子時,她選擇保護那對母子,那一刻,完全是她作為一個個體的人的良善戰勝了作為一個母親的母性,這是下意識的,完全出于本能,母親身份禁錮了她作為女性的一輩子,但并沒有讓她失去作為一個人的主體性,也并沒有消磨她身上正義且善良的一面。
在這個結局之前,她可以無數次包容兒子,用愛包裹兒子,甚至愿意以自己的生命換兒子活下去;在這個結局之后,她依然回歸了自己的母性,完全無法接受因為自己的舉動導致兒子喪命,最終選擇自盡。 所以,我認為這個角色非常立體、復雜而動人,相比劇里很多其他角色是要更豐滿的。劇里其他角色要麼是一種純粹的、單薄的或瘋批的、可憐又可恨的壞,要麼是近乎離譜的圣母,要麼是如花般破碎一樣的白月光,這些都是類似故事里很常見的人物側寫。 唯有老母親,很不一般,值得細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