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鹿兒島縣吐噶喇群島。(圖/翻攝自TBS)
日本鹿兒島縣吐噶喇群島自6月底開始地震頻繁,至今已發生超過1700次地震,島上64位居民已分成3梯次撤離。針對這次群發地震發生的原因,專家親自到當地視察後,初步判斷與「流體」有關。
綜合《南日本新聞社》等日媒報導,吐噶喇群島近海3日發生最大震度6弱的強震,距今已經過了1週,但地震仍在持續發生,截至當地時間今日上午10點,自6月21日起已發生1758次震度1地震。當地氣象台呼籲居民多加留意,仍可能發生最大震度6弱的強震。
受到地震影響,吐噶喇群島已經進行3次撤離,5位當地居民于9日搭船前往鹿兒島市避難,至今總計有64人離開島上,仍有20人留在惡石島,44人留在小寶島。
為什麼地震會持續發生?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附屬火山防災研究中心主管中道治久,9日親自搭機前往吐噶喇群島視察。針對這次的地震,他表示與活火山活動無關,但與主震餘震型地震明顯機制不同,應與巖漿或某種流體有關。
(圖片源自臉書)
日本調查委員會近日也在例行會議上討論這一系列地震活動。關于在寶島觀測到的約4公分地殼變動,委員會評估認為,這一變動量非常大,超出根據每次地震的能量計算出的變動量。原因可能是地下深部的巖漿活動,但數據不足,目前仍無法判斷。